人員查詢
站內檢索:
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 > 名人名勝

王化云:新中國治黃事業(yè)的開拓者

時間:2024-09-02 17:10:08  來源:人物周報  作者:孟峰磊  瀏覽: 分享:



王化云(前排右一)與小浪底鉆探工人談話。

“黃河寧,天下平。”千百年來,華夏兒女祈愿著黃河安瀾。在人民治理黃河的近八十年里,最先擔任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的是畢業(yè)于北平大學法律系的王化云,正是這位非水利專業(yè)的共產黨首任河官,為黃河的治理和開發(fā)利用作出了重大貢獻。

領導黃河回歸故道

王化云,1908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館陶縣,1935年畢業(yè)于北平大學法學院,抗戰(zhàn)烽火中投筆從戎,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

抗戰(zhàn)勝利后,國民黨政府在美國的幫助下制定了“黃河戰(zhàn)略”,表面上是為了解除黃泛區(qū)人民的災難,而實質是引黃河回歸故道,水淹冀魯豫等解放區(qū),妄圖達到“以水代兵”,分割和水淹解放區(qū)之目的。

此時,黃河故道堤防已經8年失修,根本沒有抗洪能力。為了保衛(wèi)解放區(qū)沿河兩岸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,共產黨一方面與國民黨展開談判;另一方面,成立專門的機構,組織人民群眾修復堤防,抵御可能到來的黃河洪水。

1946年6月,王化云臨危受命,被委任為冀魯豫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。王化云沒有思想準備,認為自己是學法律的,對治理黃河一竅不通,但是黨組織鼓勵他說:“外行沒關系,有黨的領導,你干吧!”從此,他開始了為之奮斗終生的治理黃河生涯。

在錯綜復雜的形勢下,王化云領導解放區(qū)軍民一手拿槍,一手拿锨,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,人民治黃事業(yè)由此發(fā)端。

王化云多次參加與國民黨的談判,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“以水代兵”、水淹解放區(qū)的陰謀。在談判斗爭的同時,王化云在黨的領導下,積極發(fā)動群眾,搶修黃河堤岸,搬遷河道內的居民。解放區(qū)軍民同心協(xié)力,先后動員四十多萬民工,他們冒著敵人轟炸和襲擊的危險全力投入施工,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浚河復堤,整治險工,完成了黃河回歸故道的艱巨任務,還連續(xù)戰(zhàn)勝了1947年、1948年、1949年發(fā)生的大洪水。初涉治黃的這幾年中,王化云對治理黃河有了基本的經驗。

在黃河歸故斗爭進行的同時,王化云領導軍民積極配合晉冀魯豫野戰(zhàn)軍進行戰(zhàn)略進攻。1947年2月,冀魯豫邊區(qū)黨委決定成立黃河河防指揮部,歸黃河水利委員會領導,王化云兼任第一任司令員。6月下旬,根據晉冀魯豫野戰(zhàn)軍司令部的命令,王化云指揮黃河河防部隊,在濮陽到東阿間150多公里的地段,選建了幾個臨時碼頭。6月30日傍晚,王化云根據命令,指揮各個渡口將船只全部下水,并在船上配備了船工,組成水兵隊伍,為渡河做好了充分的準備。深夜,劉伯承、鄧小平指揮晉冀魯豫野戰(zhàn)軍四個縱隊強渡黃河,一舉突破天險,揭開了解放戰(zhàn)爭戰(zhàn)略進攻的序幕。

治黃理念的新實踐

新中國成立后,王化云認真總結歷代治黃經驗,向專家學習,向群眾學習,走遍黃河上下游,深入調查研究,先后提出“除害興利,綜合利用”“蓄水攔沙”“上攔下排”等治河主張,多次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表揚和鼓勵。

1952年10月,毛澤東利用中央批準他休假的時間,專程考察黃河。期間,王化云仔細匯報了水文、地質、流域氣候、防治歷史以及工程技術等各個方面的關于黃河的情況。毛澤東提出的問題,他都能對答如流。10月30日下午,毛澤東來到開封柳園口大堤,他深有感觸地叮囑王化云等人,“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”。這句話后來廣為流傳,成為動員和激勵幾代人治理黃河的響亮口號。

1953年2月,毛澤東再次視察黃河。王化云匯報工作時,細致而全面地將黃河的過往、現(xiàn)狀與治理設想連續(xù)講述了3個小時,并提出對中游水土保持和上游南水北調的設想。毛澤東聽了很高興,作出表揚:“像王化云就鉆進去了,就是一個榜樣。”毛澤東的指示和教誨,一直激勵著王化云在治黃道路上馳而不息地探索。

1955年7月,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《關于根治黃河水害和開發(fā)黃河水利的綜合規(guī)劃的決議》,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全面、完整、系統(tǒng)的黃河綜合規(guī)劃。這個規(guī)劃的總體指導思想正是基于王化云提出的“除害興利、蓄水攔沙”的方略,并以他主持編寫的《黃河綜合利用規(guī)劃技術經濟報告》為藍本。

1957年,王化云參與組織領導了黃河上第一座大型工程——三門峽水利樞紐的籌建和建設工作,為新中國積累了豐富的水利水電施工經驗,培養(yǎng)了一大批水電建設人才,把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與管理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。

1958年7月,黃河下游發(fā)生了有實測資料以來的最大洪水。當時,形勢十分嚴峻,黃河水利委員會面臨著一項重大的選擇:是否要運用北金堤滯洪區(qū)分滯洪水,如運用損失很大,不用則可能發(fā)生大堤決口的嚴重后果。王化云冷靜地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,客觀分析了降雨范圍和趨勢、洪水的特點和天氣變化、堤防工程的防洪能力和群眾的防汛經驗,果斷提出了不分洪、保安全,黨政軍民齊動員戰(zhàn)勝洪水的建議。這個建議最終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批準。經過河南、山東兩省200萬沿黃軍民的共同奮斗,最終戰(zhàn)勝洪水,保證了大堤的安全,避免了分洪的重大損失。

王化云也是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的積極倡導者之一。1958年,王化云率領6人小組到西北地區(qū)實地查勘和征求地方意見。40天里,途經內蒙、寧、甘、青、新、陜6?。▍^(qū)),為南水北調提供了可靠理論依據。以后,他又擔任了東線南水北調規(guī)劃領導小組組長,親自查勘引水線路,促進了我國南水北調規(guī)劃的實踐。

圓夢小浪底工程

 

1978年,王化云重新回到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、黨組書記的崗位上,負責治黃的全面工作。1979年,他又擔任國家水利部副部長。王化云夜以繼日地工作,以追回“文革”中失去的時間,促使治黃工作盡快步入正軌。

同時,王化云對黃河近年出現(xiàn)的新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和分析,提出全河“調水調沙”,主張在干流修建大型水庫,在黃土高原開展水土保持,在下游鞏固堤防、整治河道、治理河口,建立防洪工程體系,提高排洪排沙能力。在干流工程的選址上,王化云提出修建小浪底工程的構想。他認為修建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不僅可以有效控制黃河大洪水,而且對于減淤、灌溉、供水、發(fā)電等效益也十分顯著。但是圍繞黃河干流防洪工程建設,學術界出現(xiàn)了分歧,部分專家并不同意這一設想。王化云堅持自己的意見不動搖,并在此后為爭取小浪底水利樞紐的早日興建上下奔波,日夜操勞。

1982年5月,王化云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,擔任黃河水利委員會顧問。8月,黃河大洪水在闊別24年之后,又一次顯示了威力,證實了王化云心中最大的擔憂:黃河三門峽與花園口間缺乏控制工程,下游防洪就必須年年汛期闖關。他急切地認識到,為保證黃河歲歲安瀾,盡快修建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不能再緩!9月,他參加中共十二大,在河南代表團討論會上,特別強調了小浪底工程上馬的重要性和緊迫性。大會閉幕后,國務院的領導將他留下,重點聽取了小浪底工程的構想。

1983年5月,國務院組織了小浪底工程的論證會,王化云在發(fā)言中,進一步闡述了自己的思想,對與會專家統(tǒng)一認識和充分理解這一工程的重要意義起到很大的作用。晚年,王化云因腦血栓臥床不起,言語表達也不方便,但當黃河水利委員會領導去看望時,他仍握著他們的手,要他們抓緊小浪底的立項。

1987年,國務院批準《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設計任務書》,確定了治黃工作的這一關鍵性工程。錢正英到醫(yī)院看望王化云,告訴他小浪底工程已經批準了,讓他放心。

1989年,王化云出版了《我的治河實踐》。他在書中總結了40年的治河實踐,系統(tǒng)闡述了自己的治河思想,描繪了黃河治理開發(fā)的美好遠景。

1992年2月18日,王化云在北京逝世,享年84歲。遵照王化云的遺愿,他被安葬在邙山之巔,陪伴著滾滾東去的黃河水。他的一生都在為治理黃河而不斷努力,其對黃河治理的情結和精神令后人無限敬仰。



發(fā)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
用戶名: 密碼:
驗證碼: 匿名發(fā)表
推薦資訊
雅賞 | 白蕉是如何寫出晉人風度的?
雅賞 | 白蕉是如何寫
經典:來說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
經典:來說是非者,便是是
感受石刻拓片文化魅力!全國大名碑刻金石論壇成功舉辦
感受石刻拓片文化魅力
圓滿落幕!石窟考古與藝術史學術研討會
圓滿落幕!石窟考古與藝
相關文章
    無相關信息
欄目更新
欄目熱門
Copyright (C) 2003-2018「邯鄲文化網」版權所有 
聯(lián)系電話:0310-3115600   郵箱:3513152325@qq.com
冀ICP備18017602號-1    
國家版權局軟著登字第3269884號
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編號:1*0*082021008
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編號:1*0*082021003

冀公網安備 13040302001124號